高考数学备考建议:有舍有得 稳中求胜

久久百科 42 0

  高考刚刚结束,学校就组织还处于高二的我们进行了一次模拟高考,试卷就是当年的高考题。在没有经过高三系统复习的情况下,我的数学取得了120多分的好成绩,而丢掉的分数也仅是因为粗心及做难题的时间不够。这使我对接下来的高三学习有了很大的信心。经过这次模拟高考,我明白了高考不仅考验我们有没有学全知识,更重要的是考验我们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高考,不过就是在规定时间内既快又准地完成规定的任务。

  模拟高考后不久我们进入了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阶段,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第一轮复习。因为要备战全国物理竞赛,我翘了一个半月的课,积累了一大波没做的作业,基本停止了正常的高考复习。后来物理竞赛有幸进了省队,接着又参加清华的物理金秋营、去湖南参加实验培训、去大连参加全国决赛。再次回到学校已经11月,三个多月没碰高考复习,期中考试却接踵而至。我从年级第一直跌至二十四名,加上自己基本上错过了第一轮复习,当时的感觉真是糟糕透了。

  迟来的基础知识复习 

  当同学们开始专题复习的时候,我只好硬着头皮将基础知识和专题训练同时进行。我对基础知识复习的理解就是全面不遗漏地复习一遍高中的数学知识。于是,我买了一本最新的教参,个人觉得它的编排还是比较合理的,它先按不同的章分开,每章下面又分很多小节。每个小节,前半部分是近几年的高考题,分AB组,A组的题较简单,正好可用来回顾知识点、重温一下解题思路;B组的题难度稍大,可用来训练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后半部分是模拟题,也分AB组。我先是按照教参的编排顺序复习课本上相应的内容(千万别忽视了课本的复习,只做题是事倍功半的),然后再做参考资料上相应的高考题组、模拟题组,就这样一节一节稳扎稳打地往后做。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其他科目的复习也要同步跟进,每天的时间又有限。大概用了三个月,我才完整地捋顺了课本,从前到后过完了两遍参考资料。这个时候,感觉自己大脑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感觉棒棒哒。到这时几乎所有的高考题,我都可以看穿它背后考查的内容,虽然很多题自己依旧不能解,但只要看了参考答案,很快就能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理解题目本身蕴含的数学意义。

  各种题型分而治之 

  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同时,我也在进行专项题型的训练(即第二轮复习),这个阶段我一直坚持到了高考。

  我对自己想读的大学做了深入的了解,已经很清楚在高考中大概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才能进入这所大学(尽管因为竞赛,我已先行获得高考自主选拔录取降分的优惠,但我的目标是裸分考进心目中的学校),然后把这些分数分配到各个科目。我发现,数学只要考到130多分就够了,然后我把这130多分再分配到各个题型上去,看哪些题可以舍弃,哪些题不能舍弃,这使我对整张数学试卷的答题策略有了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分析了近几年本省数学考卷的构成:十道选择题→五道填空题→六道大题。对于前十五道题,我研究了近几年高考卷,发现大部分是基础题,只需要训练速度与准确度,少部分是技巧题,需要比较好的思维和联系课本知识的能力。对这一部分题型,我专门去买了小题集(里面有很多套测试题,每套只有十道选择题和五道填空题)来专项突破。每天测一套,我做练习的目的是提高速度和准确度,目标是在25分钟之内完成并保证100%正确率。刚开始一套测下来要用四十多分钟,还常出错。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这部分题就靠多练,练了几十套之后就很有感觉了,上手很顺畅。最后我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25分钟完成,偶尔错1题。

  对于后面的大题,我发现本省高考数学试题安排几年来都是固定的顺序(结果2014年高考时顺序变了,这个还是要小心),16三角函数→17数列→18概率/排列组合→19立体几何→20解析几何→21函数与导数(我们高考时概率/排列组合和函数与导数的顺序调换了)。其中,20、21题比较难,21题是压轴题,18、19题尽管不难,但对书写要求比较高,表达不规范常被扣分。16、17题则比较容易。于是我的对策是分而治之:16、17题偶尔做做练练速度;18、19题经常做,把过程都写下来,对照标准答案看自己哪一步写得不规范,哪里可以更简洁;高强度的训练重点放在了20、21题。一般来说,我完成前面十九道题之后平均还剩50~60分钟的时间。20题的解析几何不仅难,对书写要求也比较高,没有经过训练,就算做出来了,要简洁无破绽地表达出来,只书写一项就要用去二三十分钟,这在争分夺秒的高考中是绝对不能忍受的。于是我加大这方面的训练,搜集了很多解析几何的大题,做了全国各地的高考题、模拟题,最后整个过程写下来基本稳定在20分钟左右。

  剩下30~40分钟就是攻克最后的21题,一般我会用7~8分钟做完21题的前两小问。第三小问是整张试卷的压轴题,我会先读题目,思考五六分钟,如果感觉前面的题有种不安全感(多练就会有这种感觉,如果前面正确的话内心是会比较安稳的),同时第三小问没思路我就去检查前面的题;如果感觉前面比较顺,有安全感,我就会继续做第三小问,有时灵感一来就做出来了,有时挨到交卷也憋不出一个字。但我不会去纠结,不会把试卷翻过来翻过去,一会儿想检查,一会儿又不甘心想做出后面的题,这种慌乱是考试的大忌。无论做什么,我都要求自己拿得起放得下,有时候舍弃了第三小问,检查出了前面十几分的错误,无疑是值得的,就算因为检查(没有检查出错误)没做第三小问,我也不会后悔。因为我的高考目标就是140分,我只求保证会做的题全部做对。正因为21题第三小问比较难,我在平时训练时经常做不出来,所以我将重点放在前两小问,第三小问做不出来就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体会那种数学思维的跨越,也不强求自己高考一定能做出。我觉得,要保证完成第三小问,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高考最后考量的是总成绩,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选择放弃,把时间投入到前面题型的巩固或是其他科目的复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