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如何把握最后复习阶段的冲刺,合理有效地备考?为打消考生们的疑虑,本报特地采访了日照一中数学教师王旭,分享他的“独门秘籍”。王旭建议考生,回归基础知识,立足中低档题目,积累好错题,这样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生多练几套
有评分标准模拟卷
王旭告诉记者,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保持了很好的稳定性,知识能力要求、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基本没变。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他建议考生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理清数学的知识主线,构建知识网络,熟记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要做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课本上的变式题。
他说,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明确题型分布、知识点的覆盖规律、每年命题的创新亮点、思想方法的考查切入点、能力考查的力度等,哪些知识考查的频率比较高,哪些能力要求需要重视,有哪些取舍规律等。
成绩中等的学生对难题要取舍,最好做一定量的中、低档题,以达到熟练基本方法和典型问题的目的。“高考数学150分里,基础分占到120分左右。所以说中低档题目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考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难题会更放得开,即使难题不完全会做,也应该争取多得步骤分。”王旭说。
王旭建议考生,练几套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模拟卷,研究评分标准,纠正“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准”的坏习惯,确保答卷规范,争取高考时该得的分数一分都不丢。
大考中出错的题
一定要重点分析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错题重做是查漏补缺的很好途径。有些同学考试时,题题被扣分,究其原因,大多数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思维不严谨所致。”王旭说。
临近考试,王旭建议考生重视做错的题,特别是大型考试中出错的题,想清楚当时为什么错、错在哪,从出错的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样做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解决较多的问题。必须走出“一做就错,错了再做,做了又错”的怪圈。建立错题集,特别对那些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等典型错误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经常翻阅,常常提醒,以绝后患。
最后,王旭说,考前调整十分重要,考生要防止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彻底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这样会适得其反;另一个就是挑灯夜战,导致考前过度疲劳,临考时打不起精神。他建议每晚22点前睡觉,早晨6点半后起床。“适度紧张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只要大家精心准备,充满自信,沉着应战,就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