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曦曦妈妈,曦曦今年6岁,九月份即将进入一年级。和很多家长一样,对于孩子将要进入小学,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同时还有些忐忑。
我在小学工作过,做过低年级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多年,稍微了解一些一年级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同时我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记录自己孩子的成长。
最近,我们大班妈妈们沟通最多的就是幼小衔接问题,要不要报衔接班?练字、拼音、算数要达到什么程度?
其实,我特别想说,如果只把幼小衔接当成知识衔接那就太狭隘了,一年级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到“爱上学”,因为这么大的孩子是很情绪化的,他要先喜欢这件事才会心甘情愿去做。爱不爱上学其实就是学校生活舒适程度的反映,这涉及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自身能力、家长的态度等等。于是,我用了3个晚上的时间梳理了我心目中幼小衔接应该做的准备,希望能和更多的宝妈交流。
一、性格培养
性格本身无优劣,但在班级生活中,有两种孩子却很不占优势。
第一种是特别安静的沉默型。这样的孩子在家里或者小伙伴之间不一定就是真的很内向,他只是在班级里,特别不敢说话,时间长了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第二种是特别活跃的引人注意型。这种活跃总是很不合时宜,在课堂上或者是其他需要有秩序的活动中会不停地做小动作、小声说话,他可能不是故意跟老师对着干,只是习惯了,想去吸引更多关注。
我觉得这两种类型孩子的表现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词——存在感。第一种习惯了班级存在感的缺失,他们面对老师时眼神躲闪,非常紧张,在同伴交往中经常是被动的,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各项能力的发展,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第二种是在家里、父母身上没得到足够的关注而缺少存在感,所以向外面寻找,结果就是打扰正常的课堂秩序,结果可想而知。
(一)我家曦曦自小属于偏安静的孩子,我特别不希望她成为第一种类型。因此,自小班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她融入幼儿园、亲近老师和同学,现在大班第二学期了,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首先,拉近孩子和老师、同学的心理距离。
我经常跟曦曦说,我和老师、同学的妈妈都是好朋友,她心里的接纳度就会提高。要注意一点,不能守着孩子说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坏话,即使不是真正的“坏话”,无意识地抱怨、责怪也是不好的,孩子很容易受影响。
相反,如果老师哪次对自家孩子特别好,即使不是老师刻意为之,在家长这里也要把这种关爱放大传递给孩子,告诉她老师是多么多么喜欢她。
其次,组织亲子小聚会。
如果有条件,放学后或周末我们可以试着牵头组织几个性格脾气比较接近的孩子及家长,小聚一下,读童书绘本、玩桌游、运动都是不错的主题。每次参与人员可逐渐更新,既有助于孩子融入集体,也能更深入了解到小伙伴及家长情况。
和老师、同学亲近了,交流就多了,班级存在感自然增强,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
(二)对于不断“引人注意”型的孩子,重要的是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为什么说是真正感受到?家长给买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现在的孩子不一定觉得那是多么爱他,因为他从来不缺这些。爸爸或者妈妈长期缺席、电子保姆,都会让孩子的心远离父母。
首先,我喜欢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或回家以后问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学的什么知识、做了什么游戏、跟谁玩的、老师或某个同学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今天看起来心情怎么样……每天看情况随机聊一聊。
时间长了,她真的很愿意跟我分享这些,关键是我可以透过孩子的描述,感受她这一天的状态,同时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可以像朋友一样和她聊天,而不是批评、命令、教育。如果能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到孩子青春期容易叛逆的时候,可能也会减少亲子间的隔膜。
其次,专心陪孩子读书或玩游戏(不是电子游戏)是增强亲子关系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没有孩子天生不爱听故事,每天能随着爸爸妈妈的声音去感受故事中的喜怒哀乐,去感受和现实不同又相通的多彩世界,她怎么能感受不到你的爱呢?
二、能力培养
(一)自我保护能力。这是个永久的话题。虽然现在孩子可能不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反复强调。特别是到了一年级,老师的工作重点不再是照顾孩子的生活饮食,那么面对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上下楼梯、体育课课间操、上卫生间、接饮用水、和同学之间的嘻笑打闹,大到可能存在的校园欺凌……方方面面都需要注意安全。
(二)生活自理能力。我现在着重培养曦曦整理自己物品的能力,书桌、书包、笔袋、画笔、书本、玩具……从家里的小事做起,到了学校里才可能整理好自己的课桌。另外,冬天到了教室学会收纳自己的外套、记着喝适量的水、课间不要玩得忘记上厕所等等,都是一年级孩子需要学习的。
(三)专注的能力。要知道,绝大多数孩子坐不住不是生理问题,是没有保护好专注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来说不被打扰的环境,不是说孩子做事的时候周围不能有声音,而是不要因为各种理由去打断他手里的事情,比如喝水、吃水果、询问问题……
(四)阅读能力。不必要求孩子在入小学前一定要自主阅读、要认多少字、读多少书,而是要让孩子喜欢接近绘本童书,能坐下来安静地翻看一会儿。最起码做到不排斥。
(五)口头表达能力。小学老师没有时间事无巨细地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一年级老师,工作特别忙。孩子必须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特别是身体不舒服、有特别事情的时候。
三、知识储备
现在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完全“零基础”的说实话真不多,多多少少都会提前接触了一些小学知识,更有部分孩子学了很多。提前学到什么程度,真的很难把握,知识是学不完的,我觉得不如先打好几项基础,以后事半功倍。
(一)识字。识字是学习的基础,早识字才能早阅读。认为早认字影响孩子思维发展的应该是把认字和生活割裂了,单纯追求认识多少多少字,并且是在孩子没有认字兴趣的时候灌输的。我家一直进行的是阅读中、生活中认字,经常看的绘本、告示牌、路牌、店铺名中的字,就和认识具体事物一样,自然会记住的。到了幼小衔接阶段,还可以看些汉字起源、汉字故事类的书,提高识字兴趣。
(二)练字。大班下学期开始练字比较合适,一定要注意姿势,错误的姿势容易使人疲惫、速度慢、影响视力。一旦学前习惯了错误的姿势,上学后老师再纠正也很难改过来。
(三)拼音。拼音最好提前接触一点,虽然一年级开学一个单元后才学拼音,但拼音涉及的小知识点很多,仅靠在学校里完全掌握透挺难的,不如提前渗透,大班慢慢学着,拉长战线,压力就不大了。
(四)数学和英语。这两方面因为我不专业,只是自己摸索着给孩子启蒙,所以就不分享啦。
反对让孩子提前学一年级知识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些内容上学之后自然都会学的,长大了谁还不会写字不会拼音呢?可是您别忘了,这些对成人来说很简单的问题,六七岁的孩子就不一定好理解,如果别人5分钟做完了,他半个小时还没写出来,孩子会是什么心情啊。何况孩子要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他心里多少是有点恐慌的,如果能提前适当掌握一些知识,提高他的自信心,各方面表现就会从容一些,避免陷入“兵荒马乱”的状态。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想让孩子提前学点知识,不要照着一年级课本教,给孩子留点新鲜感!
四、父母心态
把这部分放在最后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父母的心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低年级孩子的成绩。我自己的原则是不攥太紧也别大撒把,和孩子不断磨合。在学校里工作能看到一年级入学很棒,以后慢慢垮掉的孩子;也能看到开始平平无奇,后来迎头赶上的孩子,这些现象的背后都反映着父母的心态。
(一)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和兴趣。不要觉得学习之外的事就不值得投入时间,真正会玩的孩子各方面都不会太差。而且,一旦孩子有一项专长,不管是读书写字画画还是运动劳动,亦或是植物动物科普小专家都很有助于孩子班级存在感的建立。
(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双胞胎的各项能力还不同呢,别说这么多孩子了。看到并放大优点,孩子会变成一个更好的样子。对哪方面焦虑,就把那个目标量化,一天进步一点,时间会证明一切。
(三)父母要持续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四)保持家庭成员间关系和睦,教育观念一致,当着孩子的面尽量不要起争执。
(五)打心眼儿里重视孩子上一年级这件事,充满喜悦和希望,当成家里的大事来对待,给孩子必要的仪式感。
希望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开启小学生活,成为学校里受欢迎的宝贝!
标签: 1到3岁的孩子怎么照顾